工资日结800-1500-2500当天结清
高端夜场行业领先合理合规
专注夜场招聘行业有口皆碑
前两天我听说了一个说法,叫“第二次成年”。
说的是走出校园五六年后,27、8岁的年纪:心高气傲已经被磨平,同时又初尝到社会的残酷。
这是个无助的阶段:
觉得束手无策,不知道未来该如何是好;也会很迷茫,突然感受到自己的渺小,找不到自己的位置。
同时还会对失败更加焦虑:
一边暗自担心自己一不留神,就要被身边的人抛在身后;一边偷偷自我怀疑,是不是自己根本没有成功的命?
如果最终的失败不可避免,
我们该如何生活?
你可以做一辈子废柴
但接近过赢,就别忘掉那感觉
去年的时候,一个在北京上班的朋友,晚上突然给我打电话,接通后就是毫无预兆的大哭。
然后断断续续地跟我说着“她的工作有多崩溃,她有多受不了”。
哭到最后的时候,我还能隐约听见旁边司机想让她下车,却又不敢让她下车的声音。
她反复地在电话里说:「为什么啊」?!
现在我还会偶尔拿那件事跟她开玩笑,但唯一不同的是,一年之后的她已经从三级助理升到了现在的一级。
事情更多了,可她没再崩溃过。
“因为不想输啊,因为想赢啊,
赢的滋味真的是太好了。”
她和我说,那个崩溃大哭的夜晚,就像被击倒在拳击台上的拳击手一样:
受够了生活的苦,毫无还手之力。还能站起来,凭得就是一颗想赢的心。
哪怕被打得肿成猪头,哪怕哭到司机都害怕,哪怕用尽全力还是会被轻易地打败,可还是不能放弃啊。
因为一切的胜利,都源自那颗从未停止过的想赢的心。
人生可以输掉,但生活不可以。
如果曾经接近过赢,就别忘掉那种感觉。
成不了才的人的努力不是傻,
是为自己认真活。
朋友是程序员,有一年回家过年的时与朋友的饭局上,因为临时要调整服务器,所以在饭桌上就拿起电脑开始工作。
周围的朋友见了,言辞里多少有些冷嘲热讽:“至于吗?你一年能挣几万?这么玩儿命,傻啊?”
在家乡朋友的眼里,他的形象似已被定格:
从小就被认为呆头呆脑,所以理所当然地觉得长大了也只是在瞎忙。
被认为是成不了才的人,再努力、再用功也会被认为是装模作样,甚至是傻。
这种自己的梦想、工作、能力不被认可、不被肯定的感觉真的很糟。
更让人绝望的是,有些时候他甚至也会自我怀疑和否定:是不是自己真的不适合这个行业?是不是真的就出不了什么成绩了?
但幸运的是,他只是怀疑,却从未停下过。
该学习的年纪好好的学,该努力工作的日子好好的工作,与其抱怨不被别人认可,不如先尽全力去做。
他的坚持和认真也最终得到了机会:在一次集团服务器常检中,发现了一个非常规漏洞,为集团挽回巨额损失,终被信息管理部调至集团总部任高职。
机会本身就值得被珍惜。
在一生的这场演出里,我们每一刻都在找那个对的方向,尽力去做到最好的自己。
我们都在漆黑中摸爬滚打,
悄悄等着逆转来临。
朋友曾给我讲过一部电影,是搬砖工人的故事。
他没女友,没存款,甚至连自己的工作也快保不住了。因为他突然发现,自己的腰已经扛不起几个麻袋了。
他暗恋一个便利店的女孩,想方设法地省钱,就是为了留着与她约会。
每次见面时,他都会跑着去约会地点,在深夜里没人的隧道里扶着腰飞奔,只是因为想要快一点见到她。
他发现他找到了努力下去的意义,为了她,撑着腰、咬紧牙地坚持着。
没有奇迹的转折:意志终究是意志,身体也还是身体,他还是到了撑不住的那天。
腰部无法用力的第一时间,他没了工作。第二时间,他没了便利店女孩。
面对朋友的关心,他只是走过去拍拍他们的肩,然后轻描淡写地说:“断气之前都会活着的。”
他转身走进人潮里,唯一留给朋友的印迹就是到现在了,他的拉链也没有拉上过
可是他转身过去的时候,即将隐藏进人潮之前,他偷偷地跟自己说了句没人听到,但他自己会永远记得:
“等着瞧。”
那一刻我才发现,看起来什么都经历过了的他,那个喜欢过、努力过、被抛弃也被放弃过的他,不是到此结束了。
对他来说,走过一个轮回,意味着下一个轮回的开始。“等着瞧”何尝不是“只要活着,一切就还有希望”?
本文开头的那首音乐是Mc Hotdog的《九局下半》,指的是棒球比赛中最重要的一局,是逆转命运的最后一次机会。
“23岁的九局下半转啊转,我把帽子反戴,还在期待逆转。”
我们很多人的人生就正处在九局下半里,受过了该受的苦,做过了能做的努力,但满脑子想的却是“放弃”、“不可能了”,把无望挂在脸上,甚至懒得去遮掩...